在介绍微信 5.0 之前,不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微信的发展简史:
- 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发布针对 iPhone 用户的 1.0 测试版。
- 2011 年 5 月 10 日,微信发布了 2.0 版本,该版本新增了语音对讲功能,奠定微信的雏形。
- 2011 年 10 月 1 日,微信发布 3.0 版本,该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
- 2012 年 4 月 19 日,微信发布 4.0 版本,新增朋友圈功能。
- 2012 年 7 月 19 日,微信 4.2 版本增加了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
- 2012 年 8 月 18 日,微信推出的公众平台功能。
- 2013 年 2 月 5 日,微信发布 4.5 版,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进化了了“摇一摇”和二维码的功能,还有位置导航功能。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微信主要在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目前的火热的社交也只是浅尝辄止,朋友圈相对更轻量化和私密化。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面,微信进化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再往前一步可能会触犯运行商的底线了。所以下一步,也就是微信 5.0 加强的是人与其他事物的沟通。
说起来就是三个方面比较值得注意,微信支付、更远的公众平台和新版扫一扫。
“卖”点:微信支付
微信 5.0 新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打通了线上线下。这其中可以把微信号和银行账号绑定。不过这种支付方式还有待我们继续体验,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和文章。
这里以微信 Lomo 照片自助打印印美图为例,体验一下微信支付的便捷。
热点:公众号
为了抑制公众帐号信息泛滥,微信 5.0 公众帐号将分为两类帐号:订阅号和服务号。按照之前的说法,订阅号可以每天发送 1 条信息,不另外提醒,会强制收拢到订阅号的文件夹里,也就是说订阅号的信息事实上进入了一个二级菜单里,服务号会在消息列表显示,有提醒,但每月只有送一条信息的权利。公众号的显示顺序则是谁最新更新,谁就显示在最上面,所以什么时候推送以后也会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这个方法有利有弊,阅读的压迫感小了,微信主消息界面更清爽了,但同时离信息也更远了。对于公众账号来说,则是个灾难,尤其是那些营销性质强,听众粘性低的账号,其推广效果大打折扣,而依靠优质内容生存的账号则依旧会活下去。
看点:扫一扫
跟微信支付息息相关的则是扫一扫功能的进化,扫一扫不再只是二维码,“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扫一扫的内容除了之前的二维码之外还增加了扫描条形码,扫描封面,扫描街景,扫描翻译。
目前绝大部分商品还是依靠条形码进项鉴别的,所以扫一扫条形码对于商业化意义重大,在这里,条形码就是商品和商品信息,而微信支付就是钱包,购买流程相当简便。微信会在识别出商品后列出亚马逊、当当、京东等 B2C 类商家的价格和购买链接,有些商品还会列出 QQ 网购的链接——唯独没有淘宝和天猫。不过在我们体验的过程中,很多商品都没有扫描结果。
扫描封面应该是指图书领域,这或许会跟扫描条形码有些重合,扫描结束后还会显示豆瓣书评和购买链接等。
扫描街景对于路痴来说或许是个福音,使用的也是腾讯旗下的搜搜街景,但是目前支持的城市是 14 个省会城市在内的33个主要城市,年底可能会覆盖全部省会城市。不过这也可能会是一个商业化重要组成部分,扫描一下街景,然后显示出商店餐厅,然后商机就来了。至于扫描翻译嘛,聊胜于无,限于小范围的字词翻译,操作便捷性是个问题。
此外,收藏功能也有了,不必通过相关公众账号就能进行收藏文章、图片、声音等等。此外,主界面也有所改变,“朋友们”改为“发现”,“设置”改为“我”。
可以看到,微信5.0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在这之后,微信的体量大了不少,跟桌面端的 QQ 一样,成为各种服务的枢纽位置,这样的一个大平台化发展方向已是不可逆转了,不喜也好,欢迎也罢,这个受众达到 5 亿人的应用已经轻不下来了。
via:damndigital
更多阅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