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主题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的首选。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主题公园和文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尽管我国主题公园的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但由于主题公园产业的自身特点,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和疫情灾害的冲击,这也给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主题公园是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行业,也是反映居民在疫情常态防控下从事文旅消费状态的晴雨表。如何在多变环境下,提高主题公园的风险抵抗能力,提升恢复力,降低脆弱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2020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休闲研究中心及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课题组联合编制。涉及的主题公园概念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主题公园是以营利为目的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娱乐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主题公园按照规模大小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和中小型三个等级。总占地面积2000亩及以上或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为特大型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600亩及以上、不足2000亩或总投资15亿元及以上、不足50亿元的,为大型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200亩及以上、不足600亩或总投资2亿元及以上、不足15亿元的,为中小型主题公园。本报告的评价对象为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符合以上条件的主题公园约有92家。但是,鉴于资料获取的可获得性,最终有50家被纳入本年度评价报告之中。纳入本报告评价的为2019年经营满1年的主题公园,相比较2019年的评价报告,样本数净增加了8家。50家主题公园主要分布在25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具体为:广东5家、浙江4家、山东4家、江苏3家、安徽3家、上海3家、湖南3家、广西3、天津2家、辽宁2家、福建2、河南2家、海南2家、北京1家、重庆1家、甘肃1家、贵州1家、黑龙江)、湖北1家、吉林1家、江西1家、山西1家、陕西1家、四川1家、云南1家。
纳入本年度评价的50座主题公园,约占我国现有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数量的54.3%,全年合计接待游客10936.11万人次,合计营业收入约162.63亿元。
《2020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在借鉴与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立了由区位竞争力、规模竞争力、项目吸引力和发展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主题公园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公开出版的国家或省级部门的《统计年鉴》,或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及地方编制出版的《旅游统计年鉴》,主题公园协会或主题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种报告以及宣传资料,走访相关管理部门及主题公园经营单位所得,以及各个网络大数据平台。另外,为了保证指标数据的客观、真实和准确,除了尽可能通过统计年鉴、专题报告或年度报告等权威资料来源外,还借助来自不同渠道数据的相互比对,进行相互检验。
《2020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评价方法使用了“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综合主观判断法和客观分析法的优点,基于客观数据分析中的“差异驱动”原理,对我国主题公园综合竞争力的相关指标进行赋权,尽可能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另外通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用变量集聚简化主题公园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方法,在指数大小同时兼顾独立指标的作用和各指标间形成的集聚效应。非线性机制整体效应客观上促使区位竞争力(LC)、规模竞争力(SC)、项目吸引力(PA)和发展能力(DC)产生协同效应。
在综合竞争力评价中,上海迪士尼乐园依旧保持第一的高位,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列居第二,深圳世界之窗紧随其后。相较去年排名,深圳世界之窗和深圳欢乐谷排名没有变化,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位。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长隆欢乐世界、杭州宋城、北京欢乐谷、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常州中华恐龙园依次跻身前十强。其中广东地区占据前十强中的五席,彰显了广东地区主题公园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图1 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综合评价
图2 主题公园区位竞争力评价指数
图3 主题公园规模竞争力评价指数
图4 主题公园项目吸引力评价指数
图5 主题公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
第二,体验性功能依旧重要,特色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体验性和互动性功能愈发凸显的态势已然成为当今主题公园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除了老牌主题公园的不断扩张以外,许多差异化定位的主题公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第三,发展规模出现阶段性峰值。50家被纳入研究对象的主题公园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内,34家集聚在2010年代,占比68%。
图6 中国主题公园近四十年增长数量百分比
图7 中国主题公园近十年增长数量
图8 中国主题公园区域分布
第二,主题公园及许多旅游景区将更加依赖在线销售和预订系统,线上预约逐步改变了中国人不擅长、不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吸引物经营机构甚至未来可以提前与游客互动,预测游客需求。主题公园的预约制与会员制是紧密结合的,借助预约制推动会员制也将可能成为趋势。
第三,门票经济仍然是今后主题公园收入来源的主体,但是园内二次消费和混合消费模式将进一步增强。未来主题公园的游客目的多元,消费不再单一,除了游乐,还必须要有主题公园购物、主题餐饮、主题酒店和主题活动。上述混合消费将有助于促进园内二次消费的提升。
第四,主题公园集群效应愈发明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意味着主题公园在未来仍将不断扩张,东部地区主题公园市场愈发成熟,主题公园产业链不断完善,溢出效应明显。中国主题公园有望在东部地区的带领下,实现高质量更新迭代。
第五,规模化和品牌化并驾齐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需求侧倒逼主题公园需要不断更新升级,相比较传统的景观观赏活动而言,当前主题公园在强调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对主题公园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数字化创新成为新动力。一方面,主题公园正在不断和数字化融合,依托VR/AR、5G、AI等技术,在创新娱乐产品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另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主题公园服务保障、营销推广、系统维护等相关运营工作,进一步为游客享受便捷式舒适体验提供更多可能。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