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寿命都已经超过他们的父辈与祖辈。全球老年人的数量预计将在未来的二十年内成倍增长,达到13亿之多,形成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人口结构改变。1960年以来,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19年,但“健康寿命”却未延长,因为在延长的近20年时光中,绝大部分人的健康状况欠佳,这意味着人们将十分依赖照护,无法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挑战切实存在,但我们也不应过于消极,忽视了伴随社会形态变化而蕴含的种种机遇。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认为,落实四大转变可以重新定义一个全面健康的老龄化社会:
- 投资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发展
- 加快多样创新、培育创新生态
- 释放跨界潜力、共筑健康事业
- 赋能个人管理、自主掌控健康
在本文中,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重点探究了老龄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六类老龄健康关键需求,以及蕴含丰富机遇的四大转变举措。
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结构转变,带来挑战蕴藏机遇
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今天的7%增加到16%,绝对数量更是达近四番增长,从4亿增加到15亿。【1】全球老年抚养比也已经从1950年的0.08,攀升至今天的0.14,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0.22,这意味着每一个65岁以上的人对应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从1950年的12人降低到4.5人。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65岁以上人口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同时面临比世界平均水平更高的加速增长(见图1)。在过去的人口普查中,我国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长,但每十年增幅一般不超过2%。202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达到13.5%),且增幅达到4.6%。按照这一发展趋势,中国将在“十四五”后期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数超过20%,2040年前后超过30%,成为深度老龄社会【2】,【3】。
让人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地变老”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的最重要议题之一,它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我们将围绕四维健康框架探讨老年人各类健康需求及中国的现状,聚焦其中转变机遇,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健康老龄化社会。
二、围绕四维健康的六类老龄化需求,关注生命长度更注重质量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引入的“四维健康”(身体、心理、社交、精神健康)框架同样适用于定义老龄化健康。真正的健康长寿应是多维度的全面健康。以四维整体健康为核心、考虑个人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总结了全面健康老龄化的六类关键需求,包括基本生存、医疗护理、文化包容、生理认知、财务支持以及社交精神(见图2)。
中国不仅面临着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所带来的结构性压力,更重要的是,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全部六类健康需求上都未得到充分满足。接下去,我们将重点讨论矛盾最突出、需求最紧迫的基本生存、医疗护理以及财务支持这三个方面。
1、基本生存:养老机构设施供需错配、专业居家护理条件缺乏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政策红利和切实需求的双重促进下,中国养老机构也随之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虽然机构数和床位数均呈现稳步增长,但我国养老机构行业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人均资源保有量相较其他发达老龄化国家差距明显,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信息,2020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只有33.0张。我国养老院整体入住率不高,而发达地区优质机构又一床难求。【4】
我国目前仍有近九成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空巢老人占到近二分之一,约1.2亿人【5】,其中绝大部分无法获得居家护理人员的照顾及专业可及的老年用品(如家具扶手,马桶助起设备、防滑浴盆、呼救装置等)。【6】
2、医疗护理:医疗服务可及性低、老年医学能力不足
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医疗服务可及性低、就医经济负担压力大等多种因素,我国老年标准化诊疗程度低,存在就医不及时、看病不标准、治疗不坚持等种种问题。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更为复杂,一大特点就是多种慢病共存。因而老年患者的治疗绝不是简单的症状诊治,还需要综合考虑继往疾病史、共病药物相互作用、治疗方案的承受能力等各方因素,对医护人员的老年医学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我国老年医学的专业能力仍显不足,全国仅有近1/3的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7】;老年医学相关的执业医生和护士只有2.5万人【8】,老年医患比不足1:10,000。
3、财务支持:财务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医疗支付资金来源单一
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完善的过程之中。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养老金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占老年人收入比例高达74%【9】。然而养老金替代率(占退休前工资比例)仅50%左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最低标准(55%)。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未能形成对于养老金的有效补充,渗透率和规模均有不足。
而针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财务支持则更为缺乏。医疗健康支出在我国老年人的人均消费占比达22%【10】,是除日常生活消费以外最大的支出品类。与之相对,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相对落后。由于缺乏精准的风险管控的能力,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拒绝承保。不匹配的收支矛盾造成了老年人在医疗支付方面严重的未尽需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约 31% 的中国农村老年人和 14% 的城市老年人感到无力承担合理的医疗服务【11】。
我们同样不应忽略老年人在文化包容、生理认知以及社交精神方面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如调研表明近三成北京老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年龄歧视【12】;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仅约四成【13】;能够积极坚持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仅两成【14】;我国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达到近两成,预防性认知训练的普及率微乎其微【15】;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因为缺乏社会参与感和人生价值而罹患抑郁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为实现全面健康老龄化而亟待解决的切实挑战。
三、四大转变重新定义健康老龄社会,全面解锁银发活力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认为可以通过四大转变,抓住中国社会尚未得到满足的六类老龄化需求中的潜在机遇,实现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健康上的全面改善(见图3)。
转变一:投资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发展
对于疾病预防的资源投入在全球层面上都是不足的。即便在欧洲发达国家,卫生预算中也仅有2.8%用于疾病预防【16】。积极的预防保健可以有效降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痴呆、认知障碍)、以及后续的医疗照护需求以及开支,能够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有效提升生活与寿命质量。
为推动预防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政府应系统建立完善预防医疗机制(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增加老年医疗服务供给(如老年病专科医护);牵头组织老年健康早筛、干预指导工作(如心脑血管、糖尿病);同时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升老人及看护者的健康素养。
深耕相关疾病领域(如心脑血管、糖尿病与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医药企业同样应该积极参与,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通过更加多元的形式与内容普及老年健康预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围绕疾病药物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提升老年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最后,行业医疗服务提供方同样应转变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 “以健康为中心”,增加专业、专项的预防性老年保健服务,如老年膳食营养师、老年心理关怀服务、老年认知能力训练等。
转变二:释放跨界潜力、共筑健康事业
生命科学以外的行业同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全民健康老龄化事业。各方的参与对于全面健康的保障和实现是必不可少的,最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往往诞生于集结了多方资源的跨界合作。
政府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适老化的社会基础设施与运作机制,系统性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以及自主生活的能力。同时发挥在政治文化上的引领作用,建设对老年人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最后,运用影响力和公信力,政府可在国家层面牵头组织老年人关爱公益活动。
企业一方面担任雇主角色,可以通过更加健全的养老保障“第二支柱”企业养老年金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稳健的财务支持;减少职场环境对于年龄的偏见与歧视关怀老年员工的心理健康;或是创造对于老年人友好的特定工作岗位,鼓励退休人员再就业,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创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及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各类行业公司也同样是所有老年顾客的“生产商”,可以针对老年客群的特有生理、心理或是精神需求,打造提升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专业服务与产品。而这些机遇是存在于老年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有无障碍辅助功能的日常用品(如具有视觉辅助功能的数码产品,带有防滑、助起功能的家具)、易于访问、设计简单的数字平台(如更少的复杂功能,和子女相连接的账户)、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定制服务(如老年控糖餐厅,老年旅游专线)等等。
转变三:加快多样创新、培养创新生态
自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首次提出并呼吁世界重视人口老龄化以来,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已成为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要议题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为之投入了海量资源。饶是如此,种种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社会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创新解决方案,诸如缺乏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科学系统的预防干预、充足的老年看护资源等。
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生命科学领域的无止境创新,但真正的创新边界远不止于此。全面的四维健康,更应该强调生命科学与数字化、科技和服务等交叉领域的前沿合作与创新。
企业应关注老年人群特定需求,利用各行各业中的先进技术服务与赋能老年人的生活。如游戏公司利用手柄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发的自适应控制器【17】;前沿雷达技术,无需借助摄像头或可穿戴设备即可实现对于老人跌倒等意外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测【18】等 。
政府则应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以及管理模式,对于社会看护资源的短缺,瑞士卫生部推出了“时间银行”,志愿者看护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将服务小时数存入其个人社保账户。当志愿者自己到了需要帮助的年龄后,可以根据之前积攒的时间余额,获得另一名志愿者的看护,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社会看护闭环【19】。
转变四:赋能个人管理、自主掌控健康
在健康问题上,个体所承担的角色也同样重要。在全球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时代,我们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与赋能健康老龄化,同时每个人积极主动面对衰老,加强个人在健康老龄化的责任和作用,不惧年华老去,迎接健康晚年。
- 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整体身体机能与健康水平。积极预防疾病,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做到重大疾病早诊早治。主动管理疾病,对长期慢性疾病规范治疗。注重认知健康和训练,进行预防性练习,如数独、拼图、 大脑训练类游戏等。
- 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状态,积极主动调节不良情绪(如通过体育锻炼)。积极参与社区人际交往活动,结交新朋友,改变单调孤独的生活状态,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
- 社交健康:主动参与社会运作而非被动依赖看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自主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如锻炼、购物、出行等)。从主观认知上,老年人更应自信自尊,不应将年龄作为限制自身可能性的桎梏。
- 精神健康:尽可能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在保持自身活跃度、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加强老年人的社会获得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结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人口结构急剧老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应在充分重视老龄化带来种种挑战,同时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秉持“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理念,指出实现全面健康的老龄化乃是现今时代的当务之急。人们理应期许一个长寿且健康的老年生活,自主善用人生岁月。
我们相信,只要所有相关方都能够积极直面挑战,拥抱机会,人类就有机会享受更长的健康岁月。无论是政策制定者、研究学者、生物医疗从业者、跨界企业,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自问:“我们怎样才能健康地活得更久?我可以带来什么改变?”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致力于与全球领先组织的合作,针对当今老龄化世界面临的紧迫挑战,推动各类创新解决方案的研究和落地。人类可以共同重新定义一个更为长寿健康、更有活力的老龄化世界。
来自: 麦肯锡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