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一直是亚洲的增长引擎,但向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转型可能成为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新源泉。
凭借贡献超过半数的全球工业产出,亚洲实现了繁荣发展;但向生产率更高的服务业转型,有望推动其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是就业和生产活动通常会从农业流向制造业,再流向服务业。目前,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等许多亚洲国家已高度工业化。从历史经验来看,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向服务业转移,工业在生产中的占比将下降。
实际上,随着数亿人从农业和工业转移过来,亚洲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已吸纳了该地区约一半的劳动力,远高于1990年22%的水平。在金融、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业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张的情况下,这一转型很可能还会加快(例如,印度和菲律宾已是这样)。相较之下,旅游业或分销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生产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少。
根据2024年10月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附带的分析报告指出,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生产率较高,政府宜顺势引导经济向该领域转型。若政策得当,将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或许能激发更多增长机遇。
未来几年哪些部门将成为增长引擎,生产率是关键变量。亚洲制造业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提升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潜力有限。相比之下,亚洲服务业缺乏效率优势,若追赶效率最高的国家,将获得更大收益。
另外,金融和企业服务等特定服务领域的生产效率均超过制造业水平,表明这些服务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举例来说,最新分析显示,亚洲金融服务领域的劳动力生产效率比制造业高出四倍,企业服务领域则是制造业的两倍。
然而,不同国家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方能从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受益。制造业因贸易成本低和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而蓬勃发展,而亚洲的服务业却在相对更大程度上受到保护,可能限制其发展。亚洲收取农产品关税较高(平均12%,高于全球7.5%平均值),对服务业外国企业实施各种限制,如准入禁令、审批要求、本地化要求和高税率。
政策制定者还需认识到,农业和制造业转移出的劳动者需要相应技能,才能在服务业找到优质工作。随着新型数字技术兴起,文员等工作被替代,当局须出台政策,确保互联网和技术广泛普及,提供教育培训,培养懂得运用人工智能的数字技能人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多个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减缓,故培育高效服务业以提升生产率,将成为亚洲未来成功的关键。
本文作者
Chikako Baba
Rahul Giri
Krishna Srinivasan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