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互联网行为篇(5)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篇(1)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篇(2)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基础资源篇(3)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篇(4)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互联网行为篇(5)

一、搜索引擎:搜索产品、细分市场和终端设备改变用户搜索习惯

2013年,国内搜索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进入的搜索引擎企业和现有搜索企业竞争激烈,而不断细分的搜索市场和性能持续提升的终端设备正改变着用户的搜索习惯。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综合搜索引擎仍然是网民最基本的搜索工具,过去半年,搜索网民使用过综合搜索网站的比例达98.0%。

  (一)中国搜索引擎产业半闭环状态正在形成

搜索引擎产业半闭环状态是指搜索引擎一部分搜索结果指向自身相关内容,而非外部网站资源。随着搜索引擎行业竞争加深,各搜索引擎正加快相关内容产品的研发,同时利用自身搜索引擎优势导入流量,以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进入壁垒,取得竞争优势。

搜索引擎产业半闭环状态具体表现:第一,搜索引擎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搜索结果类产品。当前不少搜索引擎已经推出了百科、知道、文库、经验、问答、知识图谱等产品,让用户搜索后直接转向这些产品,找到所需信息。第二,搜索引擎企业开发垂直产品,并利用搜索引擎导入流量。主要搜索引擎中,不少企业推出了音乐频道、地图频道、阅读频道、旅游频道、应用频道、游戏频道、贴吧、空间、软件、购物、素材等产品,利用搜索引擎导流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第三,通过并购或控股其它垂直产业扩大自身闭环产业范围。主要搜索引擎中,已相继并购了网址导航、在线旅游、应用分发、音乐、视频、文学等行业网站,通过自身搜索力量导入流量以实现双赢。

搜索引擎产业半闭环状态形成由三方面原因促使:首先,拓展业务范围以扩大业务规模是最主要原因。虽然搜索引擎流量变现能力强,但规模有限,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向其它垂直行业延伸,布局新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搜索网民需求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搜索引擎最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找到所需信息,而通过抓取其它网站网页内容而简单呈现的搜索结果很难满足网民需求,因此需要人工整理和编辑,才能让搜索网民更快找到所求。最后,行业竞争也是重要原因,通过完善自身的系列产品,阻止其它搜索引擎抓取,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是搜索引擎发展自身产品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手机搜索输入方式越来越丰富,语音、二维码扫描成为重要的搜索入口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相比2012年,2013年网民在手机端搜索时使用的输入方式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使用二维码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进行搜索的网民比例大幅度上升。其中使用过二维码扫描输入进行搜索的手机网民比例从7.9%上升到了25.1%,上升了17.2个百分点;使用过语音输入进行搜索的手机网民比例从12.7%上升到了22.1%,上升了9.4个百分点。2013年部分输入法集成了语音以及二维码扫描输入功能,加上很多即时通信、微博等APP也都聚集了这些输入功能,带动了网民使用这些新的输入方式,并在搜索信息时使用。

图 42手机搜索的输入方式图 42手机搜索的输入方式

  (三)手机端与PC端网民搜索使用差异

  搜索情景差异: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从电脑和手机的搜索情景来看,通过电脑搜索情况最多的是在“了解工作学习相关内容时”,其次为“了解感兴趣的信息时”。而通过手机搜索最广的是在“了解感兴趣的信息时”,手机搜索以碎片时间使用为主,因此手机搜索的信息与电脑端相比,与工作学习关系相对较小,而与生活娱乐的关系相对较大。

此外,在找周边人/朋友时,手机搜索使用比例比电脑搜索比例要高,主要因为手机搜索独有的定位功能,使得部分搜索网民常在手机上通过定位查看周边朋友,使得该项功能使用比例相对较高。

图 43 2013年PC端与手机端网民搜索情景对比图 43 2013年PC端与手机端网民搜索情景对比

  搜索内容差异: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新闻搜索在电脑和手机上都位居第一,新闻仍然是网民最常搜索内容,但网民在电脑端搜索音乐和视频的比例要高于手机端,主要在于音乐和视频搜索之后,要在线收听或收看,耗费流量较多,网速要求较高。

网民在手机端搜索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比例高于电脑端,小说等文学作品适合在碎片时间里使用小屏的手机上观看,因而得到了手机网民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网民在手机上搜索手机应用的比例高于电脑端,但仍有28.0%的网民通过电脑搜索手机应用,并通过手机助手等软件直接从电脑上安装手机应用。

图 44 2013年PC端与手机端网民搜索内容对比图 44 2013年PC端与手机端网民搜索内容对比

 (四)手机网民首选某个搜索引擎的因素

相对于电脑端搜索,手机搜索份额的决定因素更多、搜索入口与渠道更加复杂,这使得手机搜索竞争更加开放。

整体上,决定用户首选某个搜索引擎的因素有五类:1.习惯性因素:即用户在电脑上最常使用某搜索引擎,在手机上也会使用相同的搜索引擎;2.工具导流因素:各种工具引导用户使用某搜索引擎,如各品牌手机预装,浏览器、导航及其它网站默认搜索引擎等;3.搜索体验类因素:指网民使用搜索引擎过程中的感觉与评价,如精确度、安全性、便捷性等等;4.品牌及情感因素:即对某个搜索引擎品牌的感知以及其它情感,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民族情感等;5. 网民知识以及其它因素:包括网民网络知识的丰富程度、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频度等因素。整体决定因素如下图所示:

图 45被手机网民列为首选手机搜索网站的大类因素图 45被手机网民列为首选手机搜索网站的大类因素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决定网民在手机端首选搜索引擎的因素如下:首先,电脑端的品牌选择对手机端选择影响最大,有74.3%的手机网民回答了 “电脑上的习惯延伸,懒得换”;其次为搜索体验,包括搜索匹配度高、操作体验较好、搜索速度较快、安全性高、广告少等等,选择比例在44%以上;再次为工具导流,包括浏览器、手机预装、导航网站提供搜索框等等,选择比例在四成以上;最后企业形象、品牌知名度、民族情感以及其它因素对手机网民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 46被手机网民列为首选手机搜索网站的具体因素图 46被手机网民列为首选手机搜索网站的具体因素

为此,各搜索引擎要想在手机端赢得市场份额,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加强用户电脑端使用习惯培养,开发搜索导流的前端工具,改善搜索引擎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新搜索网民的使用。

二、社交网站:用户活跃度下降,用户向其它应用转移

社交类应用指带有社交元素的互联网应用,包括社交网站(SNS)、微博等垂直应用。进入2013年,社交类应用变化明显,表现在:1.部分传统社交应用用户使用热度下降;2.具有社交元素的新应用不断推出,分流了部分网民在社交网站、微博上的使用;

  (一)数字解读社交类网站用户结构变化

社交类网站(包括狭义的社交网站和微博)近年来用户增长趋缓,受替代应用以及网民行为变化的影响,不少社交类网站面临用户流失、用户结构变化的问题。整体上,社交网站和微博近一年来活跃度下降的用户比例大于活跃度提高的比例,而且社交网站面临着高端用户流失的问题,而微博的高端用户变动非常剧烈,具体如下:

  用户变化:超过五分之一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但仅十分之一的人活跃度提升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内减少使用社交网站(包括明显减少和略微减少)的网民比例达23.5%,增加使用(包括明显增加和略微增加)的比例仅为12.7%,活跃度提高的网民比例不及网民活跃度下降的比例;同样,过去一年内使用微博减少的网民比例占22.8%,使用时间增加的比例为12.7%,减少的比例也大于增加的比例。近年来,由于具有社交元素的应用增多,部分网民的社交活动转移到了其它应用上,而且随着使用时间增加,部分网民新鲜感下降,导致使用活跃度逐渐下降。

  图47 过去一年各社交类应用网民使用变化  图47 过去一年各社交类应用网民使用变化

社交网站:高层次(高学历、高收入)用户活跃度下降的比例最大

从网民结构来看,社交网站网民的学历和收入结构有走低的趋势。收入和学历越高,过去一年内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比例越高;反之收入和学历越低,过去一年增加使用社交网站的比例也越高。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中,月收入5000(不包括5000元)元以上的网民比例达26.0%,而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网民减少使用的比例最少(22.0%)。

过去一年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中,大专学历以上的网民比例达25.7%,而高中/中专学历以下的网民减少使用的比例为21.1%,相对较低。

图48 过去一年使用社交网站发生变化的网民特征图48 过去一年使用社交网站发生变化的网民特征

微博:高层次用户活跃度变动最为剧烈,活跃度下降和提升比例都高于其它群体

微博用户变化中,高层次用户使用时间增减变动较为剧烈,此类用户不仅增加使用微博的比例最高,减少使用的比例也最高。微博吸引了部分高学历/高收入的用户增加使用,但也面临着较大比例高学历/高收入群体流失的问题。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最近一年减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达26.1%,增加使用的比例也有14.3%,均高于其它收入段的微博用户;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最近一年减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达23.7%,增加使用的比例也有13.2%,均高于其它学历段的微博用户。

图 49 过去一年使用微博发生变化的网民特征图 49 过去一年使用微博发生变化的网民特征

社交类网站用户结构变化,对网站自身经营、广告主媒体投放选择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社交类网站用户活跃度下降原因

社交类网站(包括狭义的社交网站和微博)满足了现代人部分社交需求,已成为人们在网上进行社交和其它活动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但也面临用户流失的问题,近年来用户活跃度下降比例较高。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多方面因素导致社交类网站活跃度下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认为“社交类网站浪费时间” 是网民活跃度下降的首要原因。在活跃度下降的人群中,之所以减少使用社交网站,43.1%的人认为太浪费时间,微博为40.1%。当部分用户认为此类应用不是必需品时,就会减少使用,导致活跃度下降。

第二,其它替代应用的出现,降低了部分网民社交类网站的使用时间。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中,32.6%的人转而使用微信,20.3%的人转而去上微博;减少使用微博的人中,37.4%的转移到了微信。除此之外,其它类似应用出现,也对社交类应用有着替代作用。

图 50网民减少使用某社交应用的分流去向图 50网民减少使用某社交应用的分流去向

第三,网民长期使用社交类网站会缺乏新鲜感,从而减少使用。此类原因占了减少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的35.2%,微博则为33.2%。对于个人来说,使用任何应用时间长了都可能缺乏新鲜感,使用热度下降。

第四,与朋友互动减少也是重要原因。朋友更新较少,或者发信息无人回应,会降低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和微博的积极性。

三、电商应用:多因素驱动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

(一)网络购物用户购买决策存在年龄代际区隔,分群分类促销效果更佳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不同年龄代际横向比较来看,在购买不熟悉的产品时,60后决策更看重购物网站的品牌;70后追求品牌的性价比,看重购物网站的品牌和产品价格的高低;80后更看重用户评价与网站的知名度/口碑;90后则更看重于用户评价。这与不同年龄代际的生活态度和购物习惯相关。因此购物网站在做宣传推广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目标用户应该采取不同的促销策略。

图 51 2013年不同年龄代际网络购物用户购买不熟悉的商品时主要考虑因素图 51 2013年不同年龄代际网络购物用户购买不熟悉的商品时主要考虑因素

不同年龄代际用户在购买熟悉的商品时决策因素与购买不熟悉商品时的决策考虑基本因素一致。60后谨慎而行看网站知名度和口碑以及购物网站品牌,70后持节俭风格看重价格高低,80后看重用户评价和性价比,90后更注重用户评价。

图 52 2013年不同年龄代际网络购物用户购买熟悉的商品时主要考虑因素图 52 2013年不同年龄代际网络购物用户购买熟悉的商品时主要考虑因素

(二)手机网络购物成重要消费模式,增长潜力较大

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年增长率160.2%,使用率高达28.9%。此外,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网络购物时使用手机浏览查询的用户占比58.2%,而手机网络购物用户仅占网络购物总体用户的47.8%。由此可见,手机网络购物已经发展成为网络购物市场重要补充方式,其用户规模未来还在呈现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81.8%的手机网络购物用户通过手机上百度等通用搜索查看商品信息,78.8%的手机网络购物用户在手机上输入网址打开网站浏览。用手机上一淘网等购物搜索查看和登陆购物网站客户端软件浏览的网络购物用户均占比54.5%。与2012年相比,用户在手机上查看商品信息的各种方式的使用比例均有所增加,消费者对手机购物的认可程度逐渐加深。

图 53 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如何在手机上查看商品信息图 53 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如何在手机上查看商品信息

用户使用手机网络购物的情景较为多元。有86.7%的用户在家休闲时用手机网络购物,对于部分用户而言,手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家庭电脑在用户网络购物中的地位;有60.0%的用户是在无法使用电脑联网时使用手机网络购物;20%的用户在上班、上学时用手机网络购物;还有40.0%和13.3%的用户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排队等候时用手机网络购物。

图 54 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手机购物情景图 54 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手机购物情景

手机网络购物未来将成为拉动网络购物增长的重要力量。首先,设备与网络购物消费模式转变结合。手机的便携性和Wi-Fi环境的发展,让交易随时随地发生,打破了传统购物方式的场景限制,激发了更多的冲动型消费行为。第二,功能与手机使用属性结合,二维码、条形码、购物比较等功能的发展,契合了手机的界面和应用场景,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移动网络购物;第三,应用与用户最新需求相结合,社会化导购、购物分享类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使得手机端购物操作体验逐渐提高,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将持续推动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丰富和手机购物体验的完善,手机对PC网络购物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与PC端相比,21.2%的网络购物用户更愿意使用手机浏览购物网站,20.5%的网民使用手机浏览购物网站的时间更长,18.5%的网络购物用户使用手机浏览购物网站时下单速度更快,18.2%的网络购物用户更喜欢手机购物体验。

图 55 2013年网民PC端购物与手机购物意愿和习惯对比图 55 2013年网民PC端购物与手机购物意愿和习惯对比

(三)购物网站是购物搜索的主要地点,搜索与线上购买契合度提升

购物网站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购物搜索平台,近年来,由于大型购物平台的崛起,平台内商品种类不断丰富、信息不断完善,网民直接在这些购物平台上搜索的意愿增加。网民电脑上常用的购物搜索网站类型中,购物网站达75.8%,远超综合搜索引擎(23.7%)和垂直搜索引擎(0.5%)。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和在线支付服务质量的提升,网民线上购物意愿增强,购物搜索后在线购买的比例增加。62.2%的网民在搜索购物信息后,以线上购买情况较多,还有13.4%的人“线上、线下购买情况下不多”,只有22.6%的网民线下购买情况较多,1.6%的网民不购买。与2012年相比,2013年网民在进行购物搜索后,线上购买情况较多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增加了22个百分点,2012年线上线下购买情况差不多的网民的购买渠道重心已经逐渐向线上购买倾斜。网民线上购买的意愿增加,为搜索企业、商家收益提升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图 56 2013年PC端网民购物搜索后的购买渠道图 56 2013年PC端网民购物搜索后的购买渠道

与2012年相比,2013年网民在进行购物搜索后,线上购买情况较多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增加了22.5个百分点,2012年线上线下购买情况差不多的网民的购买渠道重心已经逐渐向线上购买倾斜,网民的线上购买意愿快速增加。同时,购物搜索后不购买的比例也大幅下降,从2012年的8.3%降至2013年的1.6%,线上购物在搜索网民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图 57近两年PC端网民购物搜索后的购买渠道变化图 57近两年PC端网民购物搜索后的购买渠道变化

 根据CNNIC《2012-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发展报告》,线上预订用户中,有过手机预订经历的用户占20.3%。安装了在线旅游预订APP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使用该APP。手机在人们旅行过程中作用贯穿全程。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与亲人朋友联络,对于旅行前目的地等行程信息查询、旅游过程中信息导航(LBS等功能)、旅游过程中分享见闻等智能手机新兴功能,线上预订用户占比分别为60.6%、59.8%和45.3%,多于线下预订用户。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应用拓展了在线旅游预订渠道,朋友间的交互作用极大的刺激了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旅游预订APP的不断完善,线下用户和潜在旅游用户可能直接转化为手机在线旅游预订用户。

图 58移动智能终端的交互应用在旅游预订中的表现图 58移动智能终端的交互应用在旅游预订中的表现

 (五)硬性指标对比促进线上机票预订,软性服务促进线下预订

根据CNNIC《2012-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发展报告》,线上线下吸引用户进行机票预订的核心竞争力侧重点不同。与线下用户相比,线上用户在进行飞机票预订时主要考虑机票的折扣力度和航班时间,选择比例分别为84.0%和78.4%,明显高于线下旅行预订用户[线下旅行预订用户:主要通过电话和实体店进行旅游预订的用户。

]。而线下用户主要考虑航空公司飞行安全性、飞机准点性、空乘人员的服务热情,以及飞机餐点可口程度,选择比例分别为65.0%、63.3%、35.0%和23.3%。这与线上线下进行机票预订时所提供的使用环境不同有关,线上预订可以方便的使用多家信息的对比,考虑的是硬性指标;线下预订则主要依赖各航空公司的口碑,考虑更多的是软性服务。

图 59选择线上和线下预订机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对比图 59选择线上和线下预订机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对比

用户选择线下预订而非线上预订主要是因为其固守以往的消费习惯,尚未被引导到线上。与网上机票预订相比,选择线下机票预订的原因主要为:线下的“价格更便宜”和“一直在用,习惯了”,这部分人群占比分别为46.7%和40%。33.3%的用户觉得线下“位置/联系方便”、“不信任网络的安全性”而选在线下预订机票。28.3%的人觉得线下“人工服务更贴心”、“优惠促销活”动数量和力度更多更大。

图 60与线上机票预订相比选择线下机票预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图 60与线上机票预订相比选择线下机票预订的主要考虑因素

  四、网络视频:硬件技术、网络环境、线下节目推动着网络视频行业向前发展

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变化较大,基础环境、网民行为、企业竞争等方面都发生变化。企业竞争向纵深方向发展,除了横向并购外,还与上游内容制作、下游硬件厂商结合,发展模式更加丰富。

  (一)围绕互联网电视的客厅争夺战变得激烈

电视屏幕是继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块网络视频显示屏,是网络视频企业争夺视频显示出口的又一大焦点。当前不少网络视频企业已经推出了机顶盒、路由器、智能电视以及围绕互联网电视产生的配件产品,以此布局互联网电视产业。

网络视频进入电视渠道,将在以下几方面受益:首先,能解决当前网络视频广告规模较小的问题。电视屏幕大,表现丰富,在品牌建设和促销方面的广告效果都非常好,因此电视广告规模巨大。网络视频进入电视端,能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其次,网络视频进入电视端,能拓展网络视频用户,同时让部分非网民也能接触到网络视频。电视屏幕较大,能聚集多名观众一起收看视频,突破电脑与移动设备由于屏幕较小使得一起观看的人偏少的限制,即便是不会上网的电视观众,也能看到网络视频。

  (二)大屏手机和4G网络助推视频网民向移动端转移

以往由于手机性能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视频网民在非Wi-Fi环境下的移动场所收看视频的积极性较低,网民需要更好的播放设备和网络环境来支撑移动视频的播放。2013年,多方面的发展进步,初步满足了视频网民在移动环境播放视频的要求:首先,大屏手机密集上市,价格进一步平民化,已经开始向中低收入群体渗透。其次,2013年12月4日,4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4G时代的到来,如果4G网络覆盖范围扩展、资费下调,将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人在非Wi-Fi环境下在线收看视频。最后,为了适应硬件和网络技术的提升,视频网站在移动端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出体验更好的视频播放服务。以上多方面因素促使用户在线观看视频的习惯发生变化,在线视频收看向移动端转移。

  (三)电视热播综艺节目助推在线视频业务成长,其版权重新成为争夺焦点

近年来,随着选秀、亲子、婚恋等综艺节目热播,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线上播放版权争夺也成为网络视频企业争夺的焦点之一。电视热播综艺节目从以下几方面带动在线视频业务成长:首先,电视热播综艺节目给在线视频企业带来点播量的提升,增加广告收入;其次,为在线视频企业带来用户增长,提高视频网站用户覆盖面;最后,热播节目能提高网站的影响力,带动其它相关视频的点播。热播节目不仅在视频网站上热播,也通过分享、转发、重新编辑上传等方式,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转播,使得视频网站的影响力提升。

2013年底,围绕综艺节目网络播放权的争夺重新变得激烈,各热播节目频繁易主,被实力更强的视频企业以更高的价格夺走。版权费一直是网络视频企业主要的成本之一,各企业也通过扩大资源共享、加大自制剧的制作等方式来降低版权成本。但由于线下热播节目能带给网络视频企业诸多益处,围绕热播综艺节目播放权的资源争夺,重新成为网络视频争夺的焦点。

 五、网络游戏:整体行业持续放缓,手机端游戏热度高

  (一)整体游戏发展放缓,网页游戏已基本达到顶峰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从用户游戏时间变化来看,游戏年限越长的用户,近半年游戏时间反而越来越短,老游戏用户黏性降低,热度消退。

图 61 不同游戏年限用户比例图 61 不同游戏年限用户比例
图 62不同游戏年限用户游戏时间变化图 62不同游戏年限用户游戏时间变化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多端并存的游戏类型中,网页游戏是用户占比最低的,比例为40.6%。而对非网页游戏用户的调查中发现,该类人群未来会进入网页游戏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低于其他游戏,网页游戏未来发展并不乐观。

图 63各类游戏用户比例图 63各类游戏用户比例
图 64非此类游戏用户未来该类游戏意愿图 64非此类游戏用户未来该类游戏意愿

2011年开始,网页游戏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这一市场。但随着手机游戏的发展,网页游戏的劣势逐步显现:游戏体验上无法与客户端游戏相比;使用方便性也被手机游戏所取代。网页游戏已基本达到顶峰,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二)客户端游戏用户黏性下降,但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客户端网络游戏自身的游戏特质使其用户多为高黏性深度玩家,但是对于新用户的获取却遭遇了瓶颈。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客户端网络游戏用户游戏年限越长,最近半年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的比例则变小,用户黏性下降。

图 65客户端网络游戏用户游戏时间图 65客户端网络游戏用户游戏时间

客户端网络游戏用户未来继续此类游戏的意愿明显高于其他游戏类型。随着游戏种类的丰富、多端的发展,尽管客户端网络游戏受到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的分化作用,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客户端网络游戏对大部分端游用户而言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客户端游戏用户中54.3%表示未来肯定继续该类游戏。客户端网络游戏仍然是目前游戏市场主流之一,仍旧带来游戏领域的最大营收价值。

图 66各类游戏用户未来继续此类游戏意愿图 66各类游戏用户未来继续此类游戏意愿

对于游戏来说,创新是关键,创新可以保障用户的留存率。目前市场上一直具有较好用户的游戏必然拥有一定的创新性。客户端游戏研发成本高,这也就保障了其游戏质量。画面美观、体验感好这是客户端游戏的优势,这些优势推动了客户端游戏生命周期的延长,使游戏性高,为游戏留住了用户,同时也带来了高黏性用户。这些优势是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绝对无法比拟的。

  (三)手机端游戏热度高,社交元素增强游戏黏性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非手机游戏用户未来转化为手机游戏用户的意愿相对较高,为15.1%。

图 67非此类游戏用户未来该类游戏意愿图 67非此类游戏用户未来该类游戏意愿

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手机游戏未来还存在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方面,硬件环境促进手机游戏的发展。随着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包括Wi-Fi、3G、4G网络的发展),手机性能的继续提升,人们将会在手机端花费越来越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社交元素增强了手机游戏黏性。随着社交关系在手机游戏中的引入,弥补了以往手机游戏缺乏社交性、互动性的缺憾,增强了用户的游戏黏性,延长了游戏的生命周期。最后,手机自身特性决定了手机游戏使用频率高。手机随身性、实时性,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游戏的需求,黏性更高,融入生活。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未来手机游戏可能会打破碎片化时间,向“长”时间转变。

 六、移动互联网:行业全面发展,加速向日常生活渗透

  (一)手机浏览器碎片化特点明显,阅读是核心需求

手机浏览器成为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据调查,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的频率较高,75.6%用户每天都使用,其中63.3%用户每天使用多次,相比2012年9月手机浏览器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一方面,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移动的随时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使用手机浏览器上网,增加了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浏览器功能内容的丰富性,添加了精品阅读、网页游戏等各项功能,阅读和视频观看体验也有所上升,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手机浏览器上使用更多的手机应用,加深了用户对其的依赖度。

图 68使用手机浏览器的频率图 68使用手机浏览器的频率

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平均每次使用手机浏览器时长为10-30分钟,占比为33.1%,可见用户在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习惯上主要为每天使用多次,每次使用时间较短,碎片化特点明显,这和用户目前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主要功能相关,浏览网页和新闻阅读为主。

图 69平均每次使用手机浏览器的时长图 69平均每次使用手机浏览器的时长

进一步对手机浏览器访问网站类型进行调查发现,手机浏览器用户浏览最多的网站类型为新闻资讯网站,比例为71.8%;其次为小说等文学作品网站,比例为43.1%,可见,阅读是目前手机浏览器用户的核心诉求。

购物网站和视频网站的访问比例为39.1%和36.6%,处于手机浏览器用户需求的第二梯队,相比2012年9月的访问比例分别上升了16.7和14.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高于其他网站类型。一方面在于移动上网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于手机浏览器技术发展和功能完善,提升了手机支付体验和视频观看体验。购物网站和视频网站使用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手机浏览器用户的使用时长,也有助于手机浏览器商业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未来随着网页应用的发展,视频、电子商务等使用体验的上升,手机浏览器用户的黏性会越来越强,使用时长会越来越长。

游戏及社交网站的使用和浏览则相对较少,比例分别为29.8%和24.0%,一方面手机浏览器对于交互性和游戏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于游戏较好的盈利性吸引大量厂商进入,在手机端已有较好的布局,使得手机浏览器对手机游戏领域的介入难度较大。

图 70 使用手机浏览器浏览的网站类型图 70 使用手机浏览器浏览的网站类型

  (二)手机娱乐从“碎片化”向“长”时间发展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以终端、平台和服务为主要构成的产业体系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整体格局,也极大改变了网民上网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通讯等应用向各类用户使用时长较长的视频、游戏等应用发展。目前,娱乐化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报告》,从时间上来看,手机娱乐是手机使用的主要功能,占据了手机除短信电话化使用总时间的60.6%。据调查,手机娱乐用户平均每天除短信电话外使用手机179分钟,其中手机娱乐109分钟。从用户使用率上来看,97.6%的手机网民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娱乐类应用。

手机娱乐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手机网民的主流应用,也带来网民手机娱乐行为新的变化,逐渐从“碎片化”时间向“长”时间发展,由情境驱动娱乐向习惯进行娱乐发展,手机娱乐成为一种固定化的生活习惯。

从使用场景来看,手机娱乐在“睡觉前”和“看电视、家里休息”等时间使用比例较多,说明手机娱乐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上的消遣方式还成为一种家庭娱乐方式。根据调查,77.8%手机娱乐用户在晚上睡觉前使用手,73.2%手机娱乐用户在家里/宿舍等休息时间使用。可见,手机娱乐已成为用户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习惯驱动作用不断凸显。

表8各手机娱乐的场所表8各手机娱乐的场所

从使用时长来看,手机娱乐每次使用时长半个小时以上比例增多,尤其手机视频和手机阅读,半个小时以上的用户比例为64.9%和55.2%。随着手机娱乐用户从交通工具等场所向家里等使用场所的扩散,良好的上网环境和充足的上网时间增加了手机娱乐时长,加之各类娱乐应用的不断改进,吸引着网民对手机娱乐的持续使用。

表9各手机娱乐平均每次使用时长表9各手机娱乐平均每次使用时长

  (三)手机地图将成生活信息服务的重要入口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地图的渗透率将持续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4.2亿,其中手机地图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35.4%,手机地图用户数已近1.5亿。

据CNNIC《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地图用户中,使用路线导航的用户占62.7%,地点查找的用户占45.3%,从目前来看用户使用比例最高仍是地图的路线导航和地点查找等传统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周边生活信息等热点查询的比例已达29.2%;签到或位置信息分享比例为10.4%。手机地图作为导航和查询地点的工具,对用户来说具有一定需求刚性,使手机地图在手机网民的保持相对较高的渗透率。当用户数达到一定的规模,手机地图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开放性平台。

图 71 手机地图用户在手机地图上使用功能情况图 71 手机地图用户在手机地图上使用功能情况

手机与位置信息有密切的关系,手机地图不仅可以成为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的入口,也可以衍生出众多移动应用,成为基于用户位置与线下商户之间关联的各种O2O应用的平台。从手机地图作为移动的入口和平台来看,手机地图已经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商业前景。

位置信息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关系的核心,手机地图将衍生成新的社交方式。调查显示:手机地图用户中,签到或位置信息分享比例已经达10.4%。随着互联网逐步移动化和社交化,手机地图融合社交元素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社交关系也会因地理位置而变得更加真实和丰富,使用户之间、用户与线下厂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将进一步深化,手机地图社交也将出现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手机地图的位置信息是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和数据挖掘等的基础。例如利用用户和商家的位置信息,线下商家可以了解周边竞争对手的分布情况,商家可以知道用户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获取用户以及如何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总之,用户的位置数据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而手机地图正好可以便捷地获取到用户的位置数据。

评论已关闭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