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 14 年间,马云更像是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教父”,他和他所宣扬的梦想、激情成为驱动阿里集团这家公司最根深蒂固的 DNA。马云是一个不懂技术的英雄,却懂得用他的梦想和英雄主义去感染人。在阿里集团内部,马云的直觉总是神来之笔——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决策过程,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价与选择。另外一面,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是阿里集团最与众不同的基因,价值观的塑造帮助马云把“同样味道”的人聚在一起,帮助他实现梦想。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阿里快速扩张的业务已成马云社会影响力的扩散器,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因此急速上升,外界对作为公众人物的马云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在提高。马云在公司内部有“教主”之称,他几乎与阿里集团互为化身,高度捆绑,接任者要掌管阿里集团,得有打破这种血脉关联的气场与能力,显然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
14 年前,阿里巴巴还只是由 18 个人初创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今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电商、金融、无线通信等多种业态的 “产业生态圈”,旗下坐拥 10 余家子公司,而其眼中最重要的资源——“阿里人”(员工)已经扩容到 26000 多人。
灵敏应变、超强执行力一般在小企业比较容易实现,但是,阿里巴巴已经拥有超过 2 万员工,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阿里巴巴希望日益庞大的身躯能继续保持像创业当初 18 人团队时那样敏捷,并且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创新。但谁都知道,要让大象跳舞是件很困难的事。
阿里自身作为行业“搅局者”和“颠覆者”的形象愈加鲜明,其“开放、创新”的文化标签也日益深入人心。在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卢洋看来,“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才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的活力,背后需要的就是开放、透明、能够让员工保持充足自主性的文化。”
但谁也不能保证,被具有创新性的颠覆者打败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阿里自己身上。
过去两年雅虎市值增长近两倍,达到 426 亿美元,但绝大多数来自阿里巴巴投资的增值。此次阿里巴巴的 IPO 会为雅虎带来大量意外现金,但全球证券研究公司的特里普·乔杜里表示,尽管阿里巴巴的 IPO 可能为雅虎提供“火箭燃料”,但雅虎这枚火箭并没有其他可靠的引擎。最新季度报表显示,雅虎收入同比下跌 4%。
自从借力雅虎完成阿里的整体技术改造后,阿里与雅虎就处于长期紧张状态。虽然合伙人制度可以保证高管而非董事会保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但有一个不稳定的大股东,对于阿里并不是见好事。
如果说腾讯失败的电商策略在阿里面前不值一提的话,那么“腾讯+京东”呢?
腾讯入股京东后,其QQ资源与微信资源将向京东商城倾斜,这给京东带来的想象空间有二:一是移动、二是社交。而移动与社交正是电商未来的发展方向。颇有看点的是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之间的战争:阿里巴巴以开放为逻辑构建生态,京东商城以控制为逻辑控制生态。二者谁将胜出?这不仅是两家商业公司之间的对决,也是两种商业思维的碰撞。
阿里巴巴是中国式商业思维的结晶,而亚马逊却有着天生的全球化基因。阿里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将与和亚马逊展开竞争,这将继续考验阿里巴巴这一中国式的互联网公司能否经得起全球市场的考验。
二十年来,亚马逊不仅将自己打造成了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同时还建立了完备的物流体系,这对于亚马逊继续在零售方面大展手脚大有裨益。同时,亚马逊从基础技术与硬件入手,打造的 AWS 与 Kindle 都被证明是行业颠覆者,展现出其创始人贝索斯的远见。
除了平台电商京东外,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敌人,还包括各类垂直电商网站。综合性电商只能满足人们的一般购物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层次的提升,对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追逐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理念,这是属于垂直电商的机会。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的快速发展,证明聚焦细分领域发展速度惊人,小而美利润空间会更好。而具有传统渠道商优势的苏宁、国美等加入战局之后,垂直电商挑战平台电商将更有看点。
阿里巴巴网络退市后,借着回购雅虎股权的契机,阿里巴巴进一步引入“国家队”,参与普通股认购的机构中包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两家中国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博裕资本与中信资本,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旗下负责股权投资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对于马云来说,左手牵着中投、国开行这样的中国最重量级国资公司,“嫡出”身份将一举摆脱那种令人不安的日子。2010年,马云也曾高调宣称“只要国家需要,随时把支付宝献给国家”。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国字号资本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其资金问题,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背书。但背后隐隐显出的国有化可能性,对于平台以外的所有人来说,都绝非好事。
阿里巴巴的多平台开花、巨大渠道优势及高利润率,确实是吸引国家级投资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阿里以颠覆者、搅局者的身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持续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同为“国家队”的银联的利益,双方摩擦不断并已多次升级。如何处理好与这些握有政策和体量优势的国家队成员的关系,也是阿里目前必须考虑的。
目前,阿里依然享受国家在自主创业、电商税收及跨境电商等领域的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同时可以利用自己在电商领域已有的地位,在各地、各领域与政府进行谈判。例如,阿里最近推出的“耕地宝”产品,就是将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过程变成了互联网产品。
但政策红利能够持续多久?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型平台来说,其自身造血盈利模式已经成熟,其所要应对的,不仅是优惠政策撤销后的资金投入,甚至有可能需要做好反哺地方的准备。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许冰清 夏雨青
更多阅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