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酷爱读报,每年人均阅读报纸 174.30份(包括纸质和电子),阅读杂志期刊10.54本,在茶馆、店铺、公园、车站、小区等城市各个角落随处可见读报人。阅读人数最多的前五类是:报纸、杂志期刊、社会科学类、文化类、军事类。
近六成市民家庭藏书数量在100本以下。电子阅读的兴起,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丰富,市民对纸质图书价格的承受能力都会影响家庭购书、藏书数量,很多人选择从网上下载图书。
阅读指数:青年高于中老年 郫县最高双流垫底
成都城市阅读指数水平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青年阅读指数最高,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最低。成都各区(市)县阅读指数不均衡,郫县阅读指数最高,为63.62分,双流县阅读指数最低,为46.84分,两者相差16.78分。
成都共有共有21个公共图书馆,拥有外文阅览室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315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3363个,社区(农家)书屋3136个,实现了每个区(市)县有图书馆,每个街道(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社区(村)有社区(农家)书屋。2013年全市文化场所拥有藏书总量1133万册,其中:外文藏书总量1.8万册,全年文化场所新采购书籍总量282万册,全年文化场所的书籍被借阅总次数561万人,政府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活动平台。
受访市民中,四成多去过当地公共图书馆阅读且满意度较高,近六成受访市民平均每月至少到当地公共图书馆阅读1次,四成多去过社区书屋阅读,六成每月到书店购书或阅读1-3次。
调查反映问题:深度阅读不足 家庭藏书量偏小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较低的国民人均阅读量上,令人堪忧的是浅读现象比较普遍。浅阅读可以快速获得信息,增长见闻,但同时却易让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反映出一种浮躁心态,难以进行独立深入的阅读乃至思考。碎片式阅读挤占太多时间,似乎整天都在学习,却如食物经过身体而营养却没有被利用。
近六成市民家庭藏书数量在100本以下,11.67%的市民家里没有藏书,而广州一小贩家中藏书万卷,称“生命里可以没猪肉但不可以没有书”。成都人酷爱读报,但是通常翻阅的不是头版的时事政治,而是副版的娱乐资讯,各类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吃喝玩乐,娱乐休闲,对国际事件、政治不太感兴趣。
另外,近四成家庭没有进行过亲子阅读,阅读科学知识的人不足3%,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使用率不高等等,都是值得注意和反思的问题。
迎接全民阅读 彰显城市软实力
全民阅读水平反映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历史性地把“全民阅读”写入报告,全国两会上,“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活动的高度重视,说明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培育城市文化灵魂,从2006年起,成都市已连续开展了九届全民读书活动,每年有不同的主题。同时,通过开办主题图书展、读书大赛、捐赠图书、名家讲座、签名售书、阅读讲座、安放市民喜爱的藏书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市民读书热情,对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