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意识到了,使用微信并不总是为我们带来快乐的时光,一些不吐不快的事,也常常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这里出现了针对微信使用习惯的调查。
已经说过,一定不要期望通过这个调查看到世界的全貌,这只是一次针对微信阴暗面的、小小的捣蛋。现在到了展示结果的时候。
注:该调查充满道德偏见和主观优越感,导致你最终看到的并不是一份客观的调查报告。参与投票的有效人数为6729人。
1、以下各项最有可能涉嫌违反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是
首先测试一下参与调查的用户是否真的对互联网的规则有所掌握,这将涉及投票参与者是否为互联网的深度用户。我们欣慰地看到,有大部分人(37%)选择了“以上都违法”。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那个“复习资料”是什么东西:它是男孩们最喜欢下载的压缩文件夹,并且通常会被他们保存在一个不太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地方。
2、你更愿意为哪种朋友圈内容点赞
28%的人选择了“以上都不愿意”,仅次于“好朋友公众号的文章”(29%)!在这儿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真正的好朋友,还是会为你的生活细节点赞的。而的确有些人,显得虚情假意。发现了吗?你的朋友圈里有你真正的朋友,但更多的是假装是你朋友的人。
3、以下各选项最没用的是
得票最多的信息是打车软件的优惠码,意味着42%的人认为这类信息没有什么用处。其次是问候语“在吗”(23%)和“HTML5页面”(21%)。
“在吗”没有夺冠简直有点儿出人意料,我一直认为这是全世界最没用的一句微信问候语,要真有什么急事你就直说啊。相比之下,毁誉参半的 HTML5 页面反而显得众望所归。
4、莫名其妙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后你会
在将近七千次投票中,只有33人选择了发红包,被系统自动忽略了。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我就想问这些人进群就发红包的动机是什么?我的群有一百多个你们能来参观一下吗?
而对比“不说话,发表情就好了”和“不说话,收表情就好了”的结果,你可以相信:这个世界上创造内容的人,总是多过窃取内容的人。
当然,这些内容也有可能是垃圾。
5、如何快速毁掉一个毒舌类公众号
为什么要摧毁毒舌账号呢?当然不能摧毁。我对毒舌账号的喜爱,曾经还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在杂志上:毒舌账号跟泼妇骂街式的账号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往往知道毒舌的体面,后者一直在拉低道德的底线。
这个部分,更像一个善意的提醒:40%的人认为“恶意举报”就能让一个毒舌账号消失,45%的人认为禁止使用 GIF 图可以导致毒舌账号消失,可见此类账号对 GIF 图的依赖。
6、微信朋友圈广告是
朋友圈广告的开放实际上符合一个公认的广告发展趋势: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实际上,社交类产品的原生广告都类似朋友圈广告,只不过后者以 FEED 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用户可能不会觉得朋友圈广告烦人,烦人的是跟我们一样参与了朋友圈广告互动的人。
13%的人表示没有收到过朋友圈广告。这很让人费解:我认识一个住在山里的的大师都收到过汽车广告,你们的日子难道还比他清净?
7、收到以下哪条信息可以不用理会
看到了吗?不要再向任何人求转发。好笑的是,通常请你“帮忙转发”的人,并不是只邀请了你,他们通常都是群发的。所以,这些求转发的信息,其实你可以忽略掉。
我个人最无法接受的是60秒的语音,有时候刚加一个人,马上给你发来60秒语音,这种人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以为你是谁啊。
8、当你的朋友开始在朋友圈卖面膜的时候你会
没有人在朋友圈里卖面膜,说明你的朋友还不够多。当你有朋友开始卖面膜时,说明你的朋友实在太多了,需要开始清理。
9、当你使用了微信中的“收藏”功能时,就意味着你会
41%的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劣迹:添加到收藏夹的内容,再也不会拿出来看。
设想一下,这就是我们啊:每天刷朋友圈,遇到以为对自己有用的文章,却没有足够的精力看完,然后我们点击收藏按钮,告诉自己:“下次再看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实际上,如果一篇文章如果真的对你有用,你一定会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看完。让你产生了“稍后再看”这种念头的文章,通常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10、关于互联网创新,你最不能接受的说法是
这个附加题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吐槽。上述的公司里,至少有两家是非常突出的、价值观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无论是搜索结果的竞价排名,还是明目张胆的抄袭,都让他们收获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我们为什么要为拥有这样的公司而鼓掌呢?
也每每想到这样的事,才让我突然停止对微信的抱怨。在这个调查中,你会发现微信让我们的社交网络变得复杂,却也在满足沟通的需要、改造内容的传播渠道。从本质上说,相比上面这些公司推出的产品,只有微信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来源:乌云装扮者(微信号:daclods)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