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017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

《报告》的英文版由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RCGVC-UIBE)联合出版。中文译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报告》集合各机构的研究力量,旨在帮助公众和各国政策制定者理解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演进,及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改变了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和生产联系。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有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传统全球价值链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和重塑,新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形成。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深入分析了生产的分节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并从价值链的角度,深入解读贸易与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就业等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不断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获益,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分配难题,并为创建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和实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跃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主持发布会并致辞。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先生、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先生、世界银行中国事务总经济师John Litwack先生、美国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副主任耿明女士出席发布会并发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 David Dollar 博士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领席经济学家、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主任王直教授就“全球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发表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分别进行点评。前商务部发言人、政研室主任,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全球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沈丹阳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毅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王辉耀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戚依南教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Gaaitzen de VRIES博士,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Enrique Dussel PETERS教授在圆桌论坛中就“处于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重组”发表了各自观点。

《报告》构建了一个全球价值链指数体系,用3个指标来刻画全球价值链的主要特征。它包括一个国家—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强度指数,测度特定价值链复杂性的长度指数,以及衡量某一国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的位置指数——度量一个具体的生产阶段距离全球价值链两端的相对距离。而全球投入产出表,则是这一指数体系以及所有贸易增加值数据的基础。

根据产品中隐含生产要素跨越国境的次数,任何一个国家-部门的GDP都可以分解为三大类生产活动:第一类是直接生产面向国内市场的最终产品;第二类是直接生产出口的最终产品。它们都没有用到外国的中间投入品,因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生产要素的跨境共享活动。第三类是生产出口的中间品,隐含生产要素为了生产跨越国境。

其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种:一种被直接进口国吸收没有再次跨境,称为简单的GVC,比如用在美国建筑物上的中国产粗钢;另一种是多次跨境的生产活动,如苹果手机的生产,称为复杂的GVC。《报告》通过对生产活动的这种分解,并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对不同国家和部门在过去20年间的跨国生产共享的方式及其在世界经济景气周期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描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荣誉院长Michael Spence教授和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Pol Antras分别为《报告》撰写了序言。

PDF版本将同步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