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价值链助力企业高质量增长

科学研究明确表明,2023年全球的平均温度或已超过了工业革命前水平的1.5°C。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所有政府,特别是碳排放大国,进一步加强国家自主贡献,并采取积极和严格的行动减少排放。

COP28会议就 《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了“阿联酋共识” (UAE Consensus on Global Stocktake),其中包括关于“向脱离化石能源转型” (Transition Away from Fossil Fuels)的讨论,以及将可再生能源增加至三倍和能源效率翻一番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2023年中国的碳排放达到了12.6吉吨,同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到了1.45太瓦,占全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0%以上,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实现了历史性的里程碑。

随着中国“十四五”规划行程过半,以及朝着2035年及更长远目标的追求,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低碳属性,但在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可再生能源价值链上下游活动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亦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价值链碳排放

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

在上游活动中,原材料采购、加工和设备制造过程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关键环节。这些过程通常涉及高能耗和非可再生能源依赖的工艺。

而在中游环节,尽管能源生产、运营和分配过程产生的碳排相对较低,但仍需关注其运营维护和长距离输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

下游的终端消费环节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有重要影响。低效率的电池和废旧材料的不充分回收再利用是增加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打造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价值链

打造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价值链是可再生能源企业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对全球气候行动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贡献。

实现价值链的净零排放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可再生能源企业在战略规划、日常运营和生态合作中持续投入努力。

工作组建议可再生能源企业立即着手开展以下举措,强化可再生能源的低碳属性,加速全价值链的负责任转型,实现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和脱碳进程的一致性。

1. 测量和报告范围3价值链排放

设立排放标准:企业应首先全面测评整个价值链的排放(包括范围三排放),确立明确标准。

遵循国际标准:应用国际认可的GHG Protocol等标准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比较性。

加强信息透明度:公布周期性价值链排放报告,与投资者、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保持透明沟通。

2. 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减碳

加强供应链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设定减排目标。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供低碳技术援助和培训,分享最佳实践、帮助供应商提高能效和采用清洁技术。

建立激励制度:透过价格减免、签署长期合同等方式激发供应商减少排放,优先选择致力于脱碳的供应商。

3.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过渡到100%可再生能源

提高效率:借助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减少生产、运营中的能源使用。

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100%可再生能源。

采购绿色电力证书: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来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

可再生能源前景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的地区往往也是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可再生能源价值链活动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受到上游可再生能源原材料开采的威胁,风电和光伏项目的运营对海洋和陆地物种的栖息地产生影响等。这些问题给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净零转型到净正面影响。

展现自身全面整合能力,与上游下游企业协同建设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生态,将是可再生能源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領先者之势的机会。随着全球净零转型的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企业或将在价值链活动中不断创新,将极大地助力全球能源格局的向可持续性转变。

本文作者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负责人秦新鸿

埃森哲项目团队成员范晓鹏、张越、胡铠麒、唐庆旖对本文亦有贡献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